水水的覺察力練習周記Week 10:偏見

這周六晚上,我和一些同學帶著物資,到台北車站外圍關懷街友,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當天我故意穿得特別少,只穿著2件衣服,沒有穿外套、沒有戴帽子,外頭16度、下著一點小雨,而我卻一點都不覺得冷,可能是因為內心很激動。
一開始我們很生疏,就只是單純傳遞物資,到最後我們開始跟遊民聊天,好幾幕都讓我覺得印象深刻,我發現大部分的遊民其實很知足、不貪,這非常非常顛覆我的想像,我一直以為遊民對於這些物資是有多少拿多少,但我們在發食物的時候,很多遊民表示﹕剛剛有人發過東西了,已經吃飽了,謝謝!我們在發衣服的時候,有人拿著他比較不合適得衣服,來跟我們換合適的衣服。在生活中,有時候會看到一些人,不經意展露出「貪」的行為,看到免費或打折的東西就會搶破頭,但不曾想過這些東西是「想要」還是「需要」? 對於遊民來說,一個便當可以讓他們吃飽,有一件衣服可以讓他們穿暖,那就很夠了。印象很深刻有一個伯伯,他的家當特別少,聽他的朋友說他常常把東西弄不見或是被偷走,但他笑得超級無敵開心,這讓我非常感動,因為他好像看淡一切身外物,他的生命中好像除了快樂,其他身外物都不需要,後來我們不斷叮嚀他,最近天氣很冷,不要再把睡袋、衣服弄丟了。
高中的時候,我在台北車站附近補習,每天晚上11點左右要到台北車站搭車,總是看著外面坐滿了遊民,當時我會覺得他們很可憐,我這次到台北車站發物資時,我並不覺得他們很可憐,先不論遊民造成的一些社會問題,我覺得當遊民就只是他們的一種選擇,就像我們在選擇職業、選擇住處一樣,遊民在這樣的生活中是開心的、知足的、自由的。
我高中的想法是一種不恰當的憐憫,那種憐憫是一個上對下的關係,在我的內心深處,我覺得我比較高一等;現在的我,好像把我自己跟他們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我去找他們,我會想成我帶著好吃的東西去見朋友的感覺,我想這樣的角色,可能會讓遊民們跟我的心情會比較舒服。我現在腦中有一個場景,擺渡人這部電影有一句台詞﹕「我有酒,你有故事嗎?」我想把這句話改成﹕「我有便當,你有故事嗎?」然後坐下來聽街友們說故事,陪他們吃便當。
易老師回饋
貧富貴賤是表相,是主觀的選擇,也是客觀的顯現。它在不斷的變化,今天的權貴明天的階下囚,今天的富者明天的躲債者。所以不可靠。
可靠的是我們的覺性、覺知、覺察力與正念。因為它永遠在那,是寶藏,等我們開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誰也偷不走搶不走,還可以發光發亮照亮別人前進的道路。最慈悲的作法是發展自己的覺性,最慈悲的態度是幫助別人發展她們的覺性,最慈悲的陪伴是陪伴他人發展他們的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