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搜尋

滅苦演義 第十三回 平衡情、理好難

得益於疫情的影響,我現在的生活變得相當清靜,每天的步調都放的很緩慢,讓我能更專注在每一件事情上,我也因此更能感受到覺察力對我的影響。


我覺得修課這幾週到現在,對於情緒變化延伸出的第二妄念,要我不去想這件事對我來說還是有難度,畢竟練習的實在不夠多,練習時間也不夠久。沒有辦法不去延伸這第二妄念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情緒本身,就是我身為人和動物的區別所在。


我知道說人的大腦有分理性思考的系統還有情緒的傳遞系統,情緒是作為一種產生在生命體內在的感受信號,它會喚醒生理和心理,進而驅使行動。然而情緒煽動我們的行動往往會有失控的可能,但我會認為生活裡仍然需要這樣的情緒,像是在家裡頭,像是在與親人溝通的時候,我會覺得有情緒的能量,會比理性的語言能量來的更加厚重。


所以即便我知道覺知的工作,應該專注在回到自己,拋開腦裡的妄想,但對我來說情緒來的瞬間,要我不去多想,不因為這個情緒而產生妄念,我會覺得在別人眼裡好像我會是個沒有感情的動物,又或是在他人眼裡我好像沒有很重視對方。想請老師為我解惑?


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在前幾天,我和女朋友在為特殊節日要如何安排而產生了一些歧見,也許是之前雙方沒有溝通清楚,等到節日要到了我們彼此想確認一下想法和安排,才發現這之中有很多問題。討論過程雖然雙方有異議,但我們沒有激烈的爭吵,過程中我也沒有夾雜太多負面情緒,因為我明白參入情緒的後果是什麼,因此整個過程我都很理性的在溝通,我的女朋友也很耐心的聽我說。


不過因為我太過理性,實話傷人,溝通到最後變成對方發現好像問題都出在她身上,所以整場對話她因為我,有點處在被動者的角色,她連連跟我道歉,但這時候正是因為我內心很平靜,思緒冷靜清楚,所以對於她的道歉和情緒,我沒有多餘的遐想和反應,而只是平靜的用其他事帶過。這樣的情況下,正是我太過冷靜的反應,讓對方覺得我好像不在乎她說的話,或是我沒有認真在聽她說話。這時候我就有很多疑惑了,我有些遲疑,不知道究竟該如何拿捏情緒,不知道我到底有沒有正確運用覺知?事情過後我蠻後悔的,我覺得當下如果我能感受到她的無助跟歉意,能夠換位思考去為她想想,也許那時候她也不會感到受傷。


易老師回饋:


你提出的問題非常好,這表示你是認真的在活著,在覺醒中,在向上,這是正面發展的徵象,老師要恭喜你。


情緒凡人皆有,動物也有,你對狗好,狗會信任你並依偎歡迎你,人就更不用說了,聖人也有情緒,但是對於情緒有所節制,所謂"發忽情,止乎禮"(此處"禮"指的是節制與節度,如果在政治上指的就是典章制度),譬如說一個人表達某種情緒得當,別人會覺得他很"幽默",但是如果不得當,別人則會覺得此人很"粗俗";總之;人怎麼會沒有情緒呢?我們規避的是負面情緒與過度激烈的情緒,在我們覺知強盛的情況下正面情緒與恰當的情緒表達會讓他人覺得你很溫暖、溫和、友善與正面,是我們在社會上立足的根本之一。你無需思考自己如何表達情緒,因為正確情緒的表達與覺性強盛與否有直接關連,也就是說你只需要時刻覺知即可,至於他人會有甚麼樣的情緒與反應不是我們可以控制或預知的,如果你保持覺知,當遇到異常的狀況你會知道如何恰當的因應。


我們時刻要警覺自己是否保持覺知,因為它所發展出來安定、平等、清淨與智慧的力量讓你端正自身而不為外界人事物的變化或意外所晃動,老師再說一次,我們也許無法預知/改變/影響外界人、事、物要如何發展它的情緒、變化與狀態,但是我們可以預知/改變/影響自己這個人、自己的事、自己的物要如何發展它的情緒、它的變化與它的狀態,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所以你的覺知比甚麼都重要,請保持不斷的覺知,你會越來越能從容的因應一切的人事物並在事後放下它,而不是粘著於人事物不放。

2 次查看0 則留言
bottom of page